×
经济体制改革

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体制改革为突破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原创稿

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经开区,矗立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济南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于1992年12月成立,2012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四大“国”字号招牌熠熠生辉;12家世界500强以及几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这里集聚;拥有合作院士等高端人才40余人,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50余家,顶尖人才荟萃,高端平台众多。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勇立潮头的锐气、海纳百川的胸襟、敢做善为的担当,主动扛起实体经济发展的大旗,聚力打造产业新高地。

体制机制改革走上发展“快车道”

2019年7月,山东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摁下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启动键。明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省委和济南市委的安排部署,不等不靠,紧锣密鼓,聚焦主责主业,回归发展本源,积极剥离社会事务和开发运营职能,推行“管委会 公司”模式,实行小管委会、大公司的运行机制,实现了人员、机构的大幅瘦身,营商环境的再优化,体制机制的大顺畅。

年轻化成为本次改革的亮点。内部竞聘打破“论资排辈”,有能者居之。原131人全体起立,重新竞岗,人员精简达到57%,平均年龄下降8岁,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4%。外部招聘坚持“五湖四海”,广聚天下才。成功招录19名优秀人才,平均年龄30.4岁,全部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1人,占比57.9%;双一流院校7人,占比36.8%。

去行政化,聚焦经济发展职能,成为本次改革的核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管委会 公司”模式,打破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为开发区实现了“松绑”;9个街道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全部移交,实行属地管理,从社会事务中实现了“脱身”;管委会完全将重心放在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等主责主业上,实现了向“圆心”聚焦。“脱身”是为了轻装上阵,对照省、市、区三级权责目录清单,第一批累计承接88项审批权限,其中省级49项,市级14项,区级25项。此举已成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企业强有力的手段,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2020年各项经济指标的逆势上扬就是最好的褒奖,2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4.17亿元,同比增长35.69%;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同比增长19.94%%;利税143.15亿元,同比增长128.2%;利润115.57亿元,同比增长185.27%。

特色园区撑起动能转换“主战场”

在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座标准化的现代厂房拔地而起,特色园区已成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时代的靓丽“名片”。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科技部主要领导揭牌,济南市唯一对接意大利的高端平台,总投资120亿元,总规划占地1000亩,建设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据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区是与意大利国立科学院联合倾力打造,聚焦意大利创新性产业,同步融入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以色列、新加坡在内的多个技术领先国家的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为基础,致力于打造一个以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智能装备为产业方向并可协同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创新产业园区。

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仅仅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建设“省会产业高地”的目标定位,加快腾笼换业、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完成了济东智造新城、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凤凰山工业园等7个特色园区的建设任务,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为本土优质企业入园发展和双招双引项目落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园区“三分建,七分管”,关键是加强园区的运营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按照“招商、填空、补链”的思路,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成立平台公司山东明水国开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推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有效了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特色园区的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引进了包括哈工大机器人、汉诺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在内的80余家企业,2020年实缴税金2.5亿元。

上一篇:王志刚:143项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