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来源:纳雍统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落后的农业国演进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温饱不足的贫穷国家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城镇化稳步推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共生共荣,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产业基础十分薄弱,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5%,农业吸纳了83.5%的就业人口。之后,按照当时环境和现实需要,我国主要实行“重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同时配以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促进了工业积累。1978年,农业增加值比重降至27.7%,就业比重降至70.5%。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力迅速解放和发展,产业结构深刻调整。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到35.7%,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就业最多的产业;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增加值最大的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40.7%52.2%;就业比重分别为26.1%27.6%46.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比1952年上升23.537.2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以粮为纲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5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高达85.9%,林、牧、渔业比重分别只有1.6%11.2%1.3%。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流通体制等多方面改革逐步实施,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农业生产逐步多元化。199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至64.7%,林、牧、渔业比重分别上升至4.3%25.7%5.4%。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基础更加巩固,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结构调整优化。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至54.1%,林、牧、渔业比重分别提高至4.8%25.3%10.7%

工业体系更加齐全,工业生产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技术水平落后,仅能制造一般吃穿用等生活用品,基本处于手工作业和简单制造状况。建国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专项规划,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技术水平由低转高,实现了从产品单一向门类齐全的变化,“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全门类的产业配套为工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航天、电子通信、医疗仪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竞争力居世界前列。

上一篇:“十三五”时期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