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浩鹏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出来,从战略高度系统筹划了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及重点任务。这必将为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35年经济改革基础上,中央仍然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潜力没有充分释放。除此之外,还有更为深远的考虑。 --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仅居第84位,这表明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表明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国情,也是“最大的实际”。筹划全面改革,千万不能在成绩面前自大,更不能被“盛世”鼓噪迷惑,必须实事求是,立足于基本国情,始终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过去我们实现总体小康,靠的是发展;未来我们建成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仍然要靠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动力是经济体制改革;未来要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动力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扭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放松,则必须扭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不放松。 --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改革的牵引作用。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关系中,前者始终起着能动和决定性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破题,带来经济社会领域巨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就牵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必将能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35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人类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作为经济大国,中国距离世界经济强国却还很远。这种距离绝不仅表现在人均水平上,更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总体落后以及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上。对此,《决定》提出,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更有效率。追求更有效率的经济增长,必须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在宏观层面,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克服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进一步发展要素市场,克服要素闲置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的现象;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克服保护主义现象;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在中微观层面,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与管理进步,而不是拼资源拼消耗。特别是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让劳动者争相提高技能、让科技工作者争相创新成果、让企业有机结合研发与生产,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