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文艺院团分类改革的实践检视及优化思路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 自2012 年基本完成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的“五个一批”改革后,我国国有文艺院团逐步形成了事业和企业国有文艺院团并存发展的格局。 但实践检视证明,事业+企业“二分法”的分途发展路径并没有有效破解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难题,反而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 在新时代,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究竟该选择何种发展道路,是继续依循当前的分类发展模式,还是退回至传统事业体制,抑或是探索第三条发展道路,仍然聚讼未决。我们认为,分类改革作为一种理性技术方案,无论是在更为广域的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还是在文化改革发展进程中,都已证明其自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前困境的存在并不是分类改革思路在战略层面的方向性偏差,而是源于战术层面的技术方案的掣肘。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理应在充分解析当前分类改革模式困境及其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并设计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分类改革技术方案。

一、当前国有文艺院团发展的两种路径及其困境

2009 年启动的国有文艺院团“五个一批”改革至今已有10 年,但从当前的改革成效来看,事业体制院团和企业体制院团双轨并行的改革模式并未达到提高院团效益效果的预期目标,也未能突破对国家财政的路径依赖,仍然面临“内卷化”发展模式的困境。

(一)事业体制国有文艺院团及其发展困境

事业体制国有文艺院团是保留事业体制的国有文艺院团的统称,从更为宽泛的概念看,亦可指目前仍在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国有文艺院团①。 我国所谓事业体制有传统事业体制和现代事业体制之分野。 传统事业体制形成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是指由“国家包办、政府部门分类统管、财政统包供给”[1]的事业单位运行体系。 在这种体制下,事业单位依赖国家财政运行,通过政府计划安排的方式进行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固化为一种资源封闭循环的垄断性的发展模式。 20 世纪50 年代院团社会主义国有化改造后基本就采用这种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世纪之交。 这一阶段的事业体制院团被赋予了重要的工具性价值,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宣传阵地,承担公益性演出职能,传承发展表演艺术事业。 但长期事业体制的“内卷化”发展路径迫使政事不分的管理模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政府失灵,体现为“效率失灵”[2]。 这种效率失灵引发国有文艺院团进行各种改革探索,并最终促成了传统事业发展体制的终结和新的发展体制模式的形成。

2009 年,按照“转企一批、合并一批、划转一批、撤销一批、保留一批”的“五个一批”改革路径,传统事业体制的国有文艺院团大部分转制成企业,少部分进行了合并、撤销和划转,有100 多家院团保留了事业体制。 这种新的体制安排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了事业体制和企业体制并行发展的新格局,以及传统事业体制向现代事业制度的转型。 现代事业制度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事业管理制度,也不是完全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而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包括事业法人制度、事业领导制度、事业人事制度、事业财务制度、事业运行管理制度、事业监督与评估制度、事业社会保障制度等的总称[3]。 事业体制院团现代事业制度的建立具备了前期的探索基础, 如1990 年代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制改革以及新世纪以来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探索等。 当下,事业体制国有文艺院团的现代事业制度建构主要着力于政事分开的领导制度、院团的社会效益评价、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等方面。

尽管当前事业体制文艺院团的发展道路已经有别于传统事业体制模式,但数十年的发展模式所形成的“路径依赖”难以在短期内消弭,事业体制院团更倾向于向体制内收缩,更加依赖于国家资源和政策扶持,而非向市场或社会扩张,形成自主发展内生动力。 所以,事业发展模式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院团效益也陷入停滞通道。从演出效益看(详见表1),从2011 年到2017 年,文化部门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国有文艺院团从2249 家减少为1530 家,尽管团均演出场次从176.43 场小幅增长为180.65场, 但团均观众人次却从16.99 万人次降低为16.74 万人,在农村演出方面存在同样的趋势,事业体制国有文艺院团的发展路径仍有待破解难题。

表1 事业体制国有文艺院团演出效益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2~2018)团均农村观众(万人次)2011 2249 176.43 108.09 16.99 11.53 2012 1804 179.21 108.92 16.52 11.18 2013 1588 182.75 114.36 16.41 11.50 2014 1568 182.72 114.99 15.49 10.80 2015 1548 178.23 121.25 15.67 10.98 2016 1520 180.53 121.58 15.79 11.02 2017 1530 180.65 125.88 16.74 10.94年份 机构数(个) 团均国内演出场次(场)团均农村演出场次(场)团均国内观众(万人次)

上一篇:演艺生产院团性质与后改革时代国有文艺院团效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