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体制改革

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及未来发展趋

我国各类艺术表演形式繁荣多样,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以来,事业单位制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共同为中国演艺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民族文化的精神。但在目前的社会市场大环境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传统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体制愈加无法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管理制度的缺陷成为阻碍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属性及其特点

(一)艺术表演团体的概念

“艺术表演团体”是社会艺术组织的专用名词,是现代语境对戏曲、曲艺等艺术组织的统称。“艺术表演团体”是由古代“戏班”的概念演变而来。1954 年1 月12 日,在《中央文化部一九五三年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艺术表演团体”这一概念。在这以后,“艺术表演团体”这个新的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且使用。

(二)艺术表演团体组织的属性

1.艺术表演团体组织的伦理性。艺术表演团体服从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需求,通过艺术表演多种多样的形式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文化的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是艺术表演团体的伦理性目标。

2.艺术表演团体组织的政治性。艺术表演团体服从服务于政治要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3.艺术表演团体组织的经济性。追求经济效益也是艺术表演团体的固有目标,艺术表演团体必须借助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艺术表演团体组织的审美性。艺术表演团体生产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起到一定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精神文化审美的作用。

(三)艺术表演团体的特点

1.艺术表演团体的精神性特点。艺术表演团体所从事的特殊生产活动属于精神性意识范畴,其产品的生产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非物质性的精神产品,他们得到的不是实际的物质产品,而是一种视觉感官上或心灵上的享受。

2.艺术表演团体的社会公益性。艺术表演团体具有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层次需要的职责和繁荣祖国艺术文艺事业的职能。

3.艺术表演团体受艺术环境和经济规律的双重影响。艺术表演团体所生产的非物质产品同样需要市场的流转,因此,艺术表演团体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实现艺术价值和经济规律的有机结合。

4.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对象的不稳定性。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活动大多都不是在固定的剧场和舞台,这种流动性质的生产方式直接导致了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对象的不稳定性。

二、艺术表演团体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可以将艺术表演团体划分为国办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办艺术表演团体和民办艺术表演团体三类。

一是国办艺术表演团体。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组织的艺术表演团体称为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对于社会的影响较大,是由国家重点扶持,纳入国家社会发展规划的事业部门,属于国家财政资助的非营利性艺术组织。作为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其生产演出的作品和风格代表着整个国家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实力,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对于我国当代的艺术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企业办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办艺术表演团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模式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实现了艺术团体和企业的有机结合。这种新模式下的企业与艺术团体相互制约影响,企业为艺术表演团体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外在支持,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活动和作品为企业进行推广宣传,弘扬企业文化,以此实现艺术表演团体与企业的有机统一。

三是民办艺术表演团体。以自愿组织、自负盈亏为主的社会民众组建的艺术团体称为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民办艺术表演团体在社区和农村发展较为迅速和繁荣,其增加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艺术财富。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更加侧重于丰富业余生活和社会经济效益,其审美价值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基层群众的艺术文化消费需求。

三、传统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传统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现状

1.网络飞速发展,艺术表演传播形式呈现多样化。由于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艺术表演传播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艺术表演大多以舞台表演为主。但在这个大数据下的信息时代,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上观看到免费的艺术表演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艺术表演的传播范围,与此同时也对传统艺术表演团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部分消费者在线上购买到廉价甚至盗版的碟片、网络资源,侵犯了艺术表演团体的原创版权,降低了消费者在线下观看的兴趣,使传统艺术表演团体更加艰难。

上一篇:承上启下开拓进取服务教育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