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体制改革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所谓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风俗习惯、学术思想、饮食、器具、舟车、房屋等,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总称。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它。由此可见,语言既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这门语言不是将一些学习资料上的词汇、句型、语法等熟记于心就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语言背后的东西,要了解相关英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语言方式、文化内涵等。因为语言仅仅是一种载体,是构成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深入研究语言中的社会化因素,才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英语的寓意内涵,才算是真正学好英语。如果学习者以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去理解英语,就会出现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遗憾。因此,要想学习英语,首先要了解汉语和英语文化的差异。

一、见面寒暄

在熟识的人,比如邻居、同事、朋友见面的时候,中国人的寒暄往往是一种客气式的问候,比如“吃饭了吗”“最近在忙些什么”。对于这些问候,问者并不要求对方一定要给予准确的回答,只是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一种关心而已。但是在英语国家,如果有人这样问话,如“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What are you busy with?”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寒暄,而是一种对对方有着明确意义,希望对方能够给予明确答复的复杂问题。而且像这一类话语有着其特殊的场合,如果随意使用,就会伤害到对方的情感。英美人对这类问题很敏感,他们对此作出的反应往往是“Why do you ask? ”甚至是“It’s none of your busi鄄ness.”在英美国家,熟人之间见面的寒暄往往是天气,例如“今天天气不错”等,而涉及对方一些工作、家庭等就是隐私了,要避开的。因此,英语学习者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寒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国家文化传统习惯之间的差异,切莫想当然地用我们自己的习惯去要求对方,使对方难堪。

二、待客方式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待客之道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一套非常讲究的仪式。在我们国家,客人就座以后,主人就要殷勤地招待,如起茶倒水,拿出水果咖啡,连番敬酒,即使客人一再推辞也要热情招待,以免落人口舌,说自己招待不周。但在欧美国家待客的时候,主人往往会征求客人的意见,了解客人的需求,而不能自作主张要求客人食用自己所准备的食物,这有强人所难之嫌。例如,主人常会问:What would you like,tea or juice?或者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Tea?Coffee?Or something cold?或者 How about a glass of milk with sugar?客人如果喜欢主人建议的东西就会欣然接受:Tea,please.或Oh,yes,please。 如果不需要就说:No,thanks.I’ve just had it.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英美人往往重视的是真心实意,无论需要与否,都会给对方明确的答复。中国人往往重视礼貌,爱面子,注重礼节,崇尚“礼多人不怪”。即使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还得向客人表示自己招待不周,菜色不好、酒水不够,敬请原谅,而且在席间,多是频频相劝,直到客人喝酒吃菜,主人才觉安心。英美人则不一样,他们待客的方式讲究诚恳,实事求是。他们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喜欢对客人说:“这是我们精心准备的最好的食品。”而不谦虚地说:“这是家常便饭,请原谅。”等话语,除非事实就是如此。在席间,他们会对客人说:“请自便。”或者说“吃你们喜欢的东西。”等,而不会相劝客人,让他们吃所有的事物,那样对他们来说是不礼貌的行为。

三、比喻的意义

比喻是一种修辞的手法,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语言中都有比喻的存在。人们常常借用动物或者颜色的一些特征来比喻人的性格或者形貌,但是由于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比喻通常具有不同的事物。例如,“狗”在我们汉语中多比喻一些贬义的带有轻视或者蔑视的含义,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走狗”等。但是在英国,狗的形象都不错,如You ar e a lucky dog.另外,由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似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会使用完全不同的颜色词,例如:blue pictures(黄色电影)、the blue-eye boy(红人)、to be green-eyed(眼红、嫉妒)、green hand(没有经验的人)、in the black(不欠债)、grey mare(母老虎)、white harvest(晚秋时节的收获)等。

四、节日的不同

上一篇:“十四五”时期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