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产业化发展道路 开创水保工作新局面:对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并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土保持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发展小流域经济为基础,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实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所谓产业化,是泛指物质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构成的有机系列关系。水土保持产业的基本含义是以小流域的保水保土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动力,围绕区域资源优势,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施区域布局,综合性开发、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使水土保持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昔阳县水土保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水土保持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其治理形式和管理经营方式也各不相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昔阳县水土流失治理主要采取群众性的“大会战”与专业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集体经营管理为主。八十年代后,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出现了统一规划,以户、联户、集体治理和承包管理等多种形式。九十年代后,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其核心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如何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看,公司加农户、企业带农户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水土保持作为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能不能跳出单纯的就水保论水保、就治理抓治理的单一发展模式,实施治管加、产供销、经科教相结合的产业多功能驱动模式,是每个水保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索的课题。

第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提高行业整体效益的必然趋势。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每个生产经营实体必须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者力求选择优良品种,实施科学栽培,采取科学管理方式;加工者千方百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运销者要掌握各地市场行情,疏通环节,缩短流通周期。这种高度分工协作的生产经营方式全部依靠当地群众完成是不现实的,加之山区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农民进入市场面临许多困难,仅靠提供资源性初级产品,不仅造成效益流向其他行业部门,而且在有波动的情况下,最先受到打击,甚至出现产品丰收、农民赔本的反常现象。因此,作为最初提供基础设施条件或原材料的水保部门有必要通过创办、联办各种经济实体,拓宽水保行业发展思维方式和空间范围,逐步引导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避免或减少因市场波动所造成的产品滞销的危机感。

第二,制定政策调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通过经济实体调节农民的生产经营,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使国家、集体、群众共同受益。全县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群众的商品意识比较淡薄,加之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社会化分工与大生产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成为产品供求市场波动振幅过高和生产起落差值过大的主要症结,严重挫伤了农民治理荒山的积极性。有了以经济实体为主的带动,就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传递信息与推广应用技术的桥梁,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区域优势,并与市场衔接,从而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同时,还有利于在稳定和完善农民承包治理荒山的基础上,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利益分享,风险共承担。

第三,有利于解决水土保持社会、生态效益好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水土保持走向产业化,使水保产品由初级品发展到多种商品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工、转化、流通环节,产业链延伸,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全县水保行业的致富途径,同时也使自身队伍得到锻炼提高。

二、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昔阳县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就是要以经过高标准综合治理的小流域为依托,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围绕区域支柱产业或名优产品,实施综合性开发,适度规模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不断拉长水保产品链条,改单一在政策和资金扶持下的资源培植型为市场吸引、政策驱动和资金扶持下的资源培植与开发利用复合型,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实施全方位开发,形成地方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向纵深发展。

上一篇:国务院部署经济体制改革9项重点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