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承接公共文化服务的顺德探索
1 背景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行政村(社区)在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体制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职能。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对社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佛山市顺德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注重发挥文化社工的作用,通过“抛砖引玉”“搭桥铺路”的方式,在“扶”“引”“放”上下功夫,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汇聚,推动社区文化的蓬勃发展。
2 做法
2.1 资源整合,搭建社区文化服务平台
2.1.1 探索共建模式
以“政府、机构、社工”三方共建模式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文化体育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主导方,负责社工机构的选定、协调安排和宣传报道,要求每个驻村(社区)社工团队必须配备一名文化社工;社工机构作为承接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协调社工团队在村居开展社区文化等公共服务;专业社工作为执行方,按照合同要求开展社区文化项目。“政府、机构、社工”三方既独立又彼此联系,形成优势互补、良性运转的运营模式。
2.1.2 各方资源共享
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社区文化建设“六个有”(指有1个综合文化楼或文化活动室、1个公共图书阅览室、1个文体广场、1个戏台、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和1批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器材)的基础上增加场室和内容,赋予政策宣传、国民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心理咨询、青年培训等功能。顺德区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区政府牵头协调宣传、文化、体育、民政、农业、教育、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各方资源的共享,在专业文化社工运营下,推动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拓展社区文化设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2.2 优化机制,建设优秀的文化社工队伍
2.2.1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文化社工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2010年以来,顺德区采取镇街配送或行政村(社区)公开招聘方式选人用人,在专业社工机构中选聘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热爱社区文化工作的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文化社工实行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公示制度,发展社区各种专业协会和社区文化志愿者组织,策划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2.2.2 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
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文化体育局联合制定培训规划,鼓励和支持文化社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实行挂职锻炼制度、职业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聘请国家、省、市专家开展培训,内容涉及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组织、文化艺术培训。
2.2.3 建立绩效考评体系
顺德结合不断发展的社区实际,对文化社工的工作职责进行定位、分解,出台规范化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社工团队每年都要在社区居委会或居民代表会议上进行述职,对社工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履行职责等进行民主评议;乡镇(街道)党(工)委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负责对社工承诺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把百分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通过不定期抽查、定期考核等措施考核社工实绩,按照考核情况兑现奖罚,形成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相联的绩效考评体系。
2.2.4 推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制定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调动文化社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编制,保证工资福利待遇。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将社工工资、交通费列入预算,每年在二级乙等以上医院为社工体检一次。建立荣誉体系,提升政治社会待遇,点燃社工激情,培养骨干。社工荣获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大力宣传,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巡回演讲,推荐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
2.3 项目运作,打造社区文化服务品牌
在全区205个村居中,约65%聘请专业社工团队,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的前提下,以项目形式,围绕重大纪念活动、中华传统节日、岭南民俗节庆,举办粤曲、合唱、流行音乐、摄影、广场健身、篮球、龙舟、武术、非遗巡演、读书等群众基础好、群众参与度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项目运作的方式开展培训,文化社工以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场室为基地,以辖区各类文化教育人才为师资力量,对村居开展免费培训服务,培训内容包括声乐、手工作坊、广场舞、摄影、心理疏导等,培训对象包括社区居民、青少年儿童、退休老人,更将贫困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重点关爱服务对象。
上一篇:钟书实业:与改革大潮共命运
下一篇:没有了